供應擾動加劇 甲醇企穩反彈
針對提供的甲醇市場分析內容,我從專業角度進行重寫和詳細分析說明。主要探討中東地緣沖突對甲醇供應的影響,以及國內產能變化對市場風險的緩沖作用。以下是我基于原文邏輯的重寫分析,并融入關鍵數據解讀和潛在市場動因的深度剖析。
中東地緣沖突升級加劇了甲醇供應的不確定性。近期以色列對伊朗核設施和能源設施的襲擊,導致伊朗境內部分甲醇裝置開工負荷下降或停產檢修。數據顯示,伊朗作為全球第二大甲醇生產國,2024年產能達1716萬噸,其生產高度依賴南帕爾斯氣田的天然氣供應,該氣田貢獻伊朗70%的天然氣產量。沖突可能破壞氣田開采設施和運輸管道,進而威脅甲醇生產。據卓創資訊,6月15日已有4套伊朗裝置疑似停車檢修,剩余裝置負荷偏低,疊加阿薩魯耶港裝船效率降低和霍爾木茲海峽航運風險,伊朗甲醇出口受阻。這對全球市場構成直接沖擊,因為伊朗是中國重要進口來源,2024年中國從中東進口甲醇占總量的76%,其中伊朗貢獻147萬噸。這種供應擾動短期內推升海外甲醇現貨價格,并傳導至國內市場,引發期貨反彈。
國內甲醇產能擴張有效緩解了外部供應風險。今年以來,中國新增產能持續投放,疊加存量產能檢修減少,推動產量穩步增長。截至6月中旬,國內甲醇產量達4636萬噸,同比增幅17%;全年預計產量約1億噸,同比增長10.4%。這一增量(1040萬噸)足以覆蓋中東潛在的供應缺口,例如去年中國從伊朗進口的147萬噸甲醇。產能增長源于多元化進口途徑和內部供應潛力,如新增裝置投產和港口庫存管理優化。短期看,沿海地區庫存偏低,疊加季節性累庫周期變化,支撐現貨價格偏強運行。甲醇期貨2509合約已從2280元/噸反彈至2500元/噸附近,收復前期失地,這反映了市場對供應擾動的即時反應。
綜合評估顯示,盡管中東沖突可能擾動全球大宗商品市場(如原油和天然氣),但中國甲醇供應有望維持平穩。外部風險被國內產能增長和進口多元化策略所抵消,預計后市價格波動趨緩。不過,需警惕沖突升級對航運和能源設施的長期影響,這可能放大供應缺口。整體而言,市場需平衡短期地緣因素與中長期產能趨勢。
本文目錄導航:
- 廢甲醇燃燒后有積碳,請問加什么東西能去除燃燒后不產生積碳
廢甲醇燃燒后有積碳,請問加什么東西能去除燃燒后不產生積碳

廢甲醇是加到了汽車里?有效的汽油添加劑加入會有用